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千亿房企不会拿错地小开发商拿错一次就完蛋

明源地产研究院  2017-05-23 11:11

[摘要] 昨天,嘉兴的一次土地拍卖创造了历史!在要缴纳若干亿保证金的前提下,400多家房企参与竞拍8块地!而据说杭州之前拍卖土地,规模最大的一次参与的也不过50多家。

昨天,嘉兴的一次土地拍卖创造了历史!在要缴纳若干亿保证金的前提下,400多家房企参与竞拍8块地!而据说杭州之前拍卖土地,规模的一次参与的也不过50多家。因为参与嘉兴拍卖的房企过多,最后拍卖现场被迫搬到了嘉兴大剧院。其中一块地,124家房企进行现场抽签,拍卖现场很像中奖现场,抽到的欣喜若狂……

这么多大中小房企瞄准这次土拍,背后其实是中小房企拿地越来越难……嘉兴是长三角热点城市,房子不愁卖,而本次土地限价低于市场价,风险很小。

这次土拍采用的又是限价后摇号的方式决定土地归属,买到就是赚到,摇到等于中奖,看起来中小房企也有机会!但根据明源君事后调查,拿下土地的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房企背后其实是排名靠前的大房企……真正归属中小房企的土地可能只有2块……

而对于中小房企来说,即使是这样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大多数中小房企是“拿得到的地不敢拿,敢拿的地拿不到”。最近半年来的新变化,让明源君越来越觉得“小而美”房企将很难生存:

① 传统地产周期理论失效了。千亿乃至几千亿的房企们,可以用四种“对冲”模式避免风险……所以永远不会拿错地。而小房企,不管多专业,都有可能判断失误,一次拿地失误就会万劫不复;

② 土地不再是“价高者得”,更多是要论资排辈拼实力:上海的“招标+拍卖”机制,50强之后的房企基本没戏;北京的“限地价+竞自持”机制,其实是比拼金融实力。小房企拿地越来越难,借钱越来越贵,没地没钱后只能沦为千亿房企的乙方;

③ “小而美”房企的灵活、细分优势,将因为巨无霸房企产品种类越来越多,而被抵消。

明源君下面详细来说。

1、传统周期理论失效,避免风险和损失的方法就是“对冲”,而没有规模就无法对冲

地产市场之前是有一定的“周期”存在的,很多房企也曾经利用周期赚的盆满钵满。

而最近半年,随着调控政策不断推陈出新,您会发现过去的很多经验不起作用了。

调控政策可以一年出几次,之前认为不可能出的政策会出,不可能再加码的城市也会加码;

② 之前根据计算,认为会火爆的市场,会被政策抑制;之前认为需求不大的市场,可以被政策引燃;

③ 许多地方政府的调控,并非一早就计划好的,而是根据市场的反应逐步推出的。也就是说,包括出台调控政策的地方政府在内,没有任何人可以预测未来;

④ 中国的地产市场,许多数据已经创造了历史,无法用其他国家的历史数据模型来解读。

明源君最近与多位地产百强老总交流过,他们认为现阶段还认为自己能预测市场的人,都是在吹牛……

过去,“小而美”的房企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精细的计算和经验,拿准每一块地,做对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把握好市场周期,最后赚取利润。

而现在,所有的计算都不起作用了。避免风险,只剩下最后一种方式,那就是对冲……

为什么说千亿房企永远不会拿错地?

因为其有四种对冲模式:

一、千亿房企不同城市的项目可以“对冲”

为什么恒大、万科碧桂园成为中国房企的前三甲?而且2017年面对调控前几个月的销售还那么好?就是因为他们项目的分布很广,一二三线、东西南北,都有。站在集团乃至大区域的角度,都不存在真正的低潮期:

本月这个片区卖得好,下月那个片区卖得好;今年一线卖得好,明年三线卖得好……

哪里的项目处在低潮,就暂且放一放,让高潮区域的项目先卖,永远都有爆点和亮点。

而中小房企,几乎所有项目都在一个区域,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将很矛盾:不卖吧,每天都有财务成本……卖吧,亏了很多……等吧,现在所有预测理论都已经失效,你怎么知道你等来的是什么?万一是调控加码那一切都完了……

二、千亿房企同一城市不同时间拿的地可以“对冲”,最后算总账

有的城市的地价已经很高了,为什么大房企还敢拿?

有的城市的房价在下跌,为什么大房企还敢拿?

因为,他们在本城市已经有许多块地,未来还会拿许多块地,他们算的是总账。

举例来说,一块地的楼面价已经到了5万,而周围项目每平方的卖价才5.5万,而看政策,未来2年房价不会怎么涨,中小房企无论怎么算,都觉得会亏本,不敢拿这块“地王”。

而一家大房企,在这个片区已经有3块地,楼面价分别是2万、3万、3.5万,他拿下这块地之后,这个片区的房价可能就会到6万,并且稳定在6万。两年内,这家大房企可以先把之前拿的三块地上的3个项目卖掉,赚个盆满钵满;两年后,房价如果上涨了,这个项目本身也能赚钱,房价如果不上涨,该项目本身可能会略有亏本,但如果把4个项目算总账,还是赚了。

如果一个城市的房价在下跌,小房企是不敢拿地的,但大房企敢拿,而且会拿几次。

这就和买股票“对冲”一样,如果在下跌过程中不断买入,等到回升的时候,只要升一半,就会完全回本。

但如果在下跌过程中只买一次,你无法判断自己是在山顶还是山腰。

三、大房企同一城市不同类的项目可以“对冲”

每次调控都会改变买房的客群。

比如本轮调控后:一线的投资客已经很少,刚需刚改成为主要客群;一二线、三线则涌入了一些投资客,对产品的需求上了一个档次……

对于中小房企来说,明明根据市场做好了产品,却被一次调控完全搞乱,重新改造产品、重新调整节奏,都特别困难。

而对于大房企来说,其在这个城市有多个项目,定位之间有明显区分,其只要改变销售顺序和推盘节奏,就可以应对这种改变。

四、同一个超级大盘内的“对冲”,所有发展红利都归房企自己

小房企在一个城市拿地的时候,总希望能享受城市的发展红利,比如拿的地离学校、公园近一些,交通便利一些等等,但是能享受发展红利的土地往往很抢手,不容易拿到。

碧桂园等大房企的“造城”战略没有这种问题,他们修一个大盘就相当于修了一个小城市,里面的资源都是自己配置的,红利也全部归自己。先卖利好多的还是先卖利好少的,都可以自由选择。不管是地块之间,还是一期二期,都可以对冲。而小开发商不具备“造城”的实力,无法实现这种对冲。

上面讲到的是拿地风险的问题。

明源君还想说的是,即使中小房企愿意冒险去赌一把,也很有可能将拿不到地……

2、如果论实力拿地,前50强之外的房企都只能陪跑,“竞自持”比拼的其实是金融实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2016、2017年,出台了许多拿地的新规则。

这标志着,地方政府卖地时的底层诉求,正在发生变化。

之前,地方政府卖地主要是看谁出的价高,价高者得,这个逻辑下,中小房企只要看得准,敢出价,是能拿到地的。而现在,因为上层调控压力加大,地方政府开始通过控地价来降房价

“价高者得”成为历史后,拿地规则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熔断+抽签”,拼的是运气,但可能不会成为长期政策

南京最初的“熔断”机制,规定竞拍价达到限价时,即停止出让。机制当时没有对地块再度出让时拍出高价拟定针对性措施。那么如果土地每次都熔断,那土地入市数量就会减少,房价反而会上升。

光熔断不行,于是又出台了“熔断+抽签”机制,成都也是用这个机制。规定竞拍价达到限价时,抽签决定最后买家。拿地对房企来说,成了拼手气而不是拼实力的事。

昨天嘉兴的土拍,采用的是先设限价,达到限价后,竞争30日内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比例,如果许多家都承诺100%缴纳,就现场抽签决定谁获得土地。124家房企现场抽签决定一块地的归属,真是激动人心。但明源君认为这种方式可能不会成为长期政策。而且,据说即使采用这种方式,一些有实力的开发商也会通过多个实体报名,多缴纳许多亿保证金的形式,用几十个“马甲”来博取更高概率,有业内人士告诉明源君,昨天的8块土地有6块实际归属了排名前几十位的巨头……

二、“招标+拍卖”机制,50强之后基本没戏,有3家20强参加别人都没戏

上海的“招标+拍卖”机制,规定:当土拍竞报申请房企超过3家时,则先招标,通过经济实力、技术资质、项目经验等评选出综合实力最强的3家;而后这3家房企走拍卖程序,决定最后买家。

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其背后的逻辑有二:1、将土地聚集在房企手中,更有利于实现市场的平稳和政府调控;2、少量的巨头或房企在竞争不那么激烈情况下,会比较理性,拍出地王可能性会降低。

根据上海的规则:

首先非上市房企基本无缘。为了获得30分的经济实力评分,要求企业必须有经过第三方审计的财务报表,公开透明的财务制度。

再看技术资质,信用评级,非上市房企有信用评级的很少。技术资质的第三项,近三年房企百强平均排名,据说10房企和51-100的房企得分相差了7分,这个差距基本无法弥补。

还有,“近三年在境内“一线城市”及所有境外城市中自行开发(在建及已建)的全装修住宅、装配式住宅、绿色住宅总建筑面积”,等等,规模大的自然也占便宜。

所以,非上市房企,50强以后的房企,没有做过装配式、绿色住宅项目的房企,基本都没戏了。而一次土拍只要有3家20强参加,别人也都没戏了。

三、“限地价+竞自持”,比拼的其实是金融实力。巨头能借到便宜的钱,也更容易变现

北京的“限地价+竞自持”机制,规定竞拍价达到限价时,开始比自持比例,自持比例者得;若全部自持则比拼方案。有多个地块要求房企100%自持70年……

前几天,大家是否都被“保定要求通过‘双限双竞’拿地的项目,拿证后10年不准买卖”的消息惊呆了?

一方面,房企建成项目后可以卖给客户,另一方面,拿证后10年不能卖。这个政策更像是“3年不准买卖”的“限售令”和“开发商100%自持”的卖地规则的混合版。

拼自持拼的是什么?其实就是金融实力。

千亿巨头的信用等级一般较高,他们的财务成本,的只有3.5%,而一线城市房屋出租的回报,则有2%左右,差距并不太大。而且,千亿巨头有多种金融手段,比如在租赁项目赢利后,把它融入自己的上市公司变现,或者打包成金融产品出售等。

而中小房企的财务成本,已经到了12—17%之间,他们的赢利希望,在于通过快周转,把项目出售变现。把项目出租,对他们是个很坏的选择,他们也没有能力去上市,他们做金融产品变现,也很难取得市场的信任。

最后明源君来说说中小房企的优势:灵活、细分,是如何被消解的……

3、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做复制品也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中小房企过去的优势,在于产品、服务的灵活细分。

比如,他们可以在一个城市里通过观察,发现一个小群体的特殊需求,通过精准的定位,来满足这个群体的需求。比如做75平的小三房等等。而大房企许多时候不屑于做小的市场,或者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但是当房企的规模达到数千亿乃至万亿的时候,他们完全不用去一线做感性调查,只通过研究自己客户的反馈数据,再综合别的大数据,就可以发现实时的需求。

地方的差异,有时候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特别是在巨头们都有了80---200个标准化细节的情况下。

如果一家房企在北方的20个三线城市都有布局,它完全可以在每个城市做1个类似的项目。对单个城市来说,这个项目很细分,但对于总部来说,他们最初只研发了一个标准产品,却可以复制20次,还可以在后续复制中不断优化这个产品。

但是对于中小房企来说,他们每个项目几乎都要重新研发,而且无法迭代更新。

了解更多资讯,获取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天水房天下官方微信

“天水尚美广告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